东华大学论坛|在水一方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4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分享] 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第二章(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1 12:5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第二章(5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教育决定的,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争论的一个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就叫遗传素质。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生物前提和可能性,但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遗传只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只有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这种可能性才能变成现实性。其中,教育条件在个体,-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个体或主体的活动,通过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阶段论者认为,发展就像一级一级向上的台阶,每个台阶(或阶段)对应于机能上更成熟的重新组织的行为方式,较高级的阶段是由较低级的阶段发展来的。阶段不能跳跃,更不会逆转。

持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观点的人认为,心理发展过程中分不出什么阶段。儿童和成人均以相同的方式对周围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成熟和较为成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的数量上的不同和复杂程度上的不同。

实际上,儿童认知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两者的统一。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的飞跃,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发展,进行量的积累。所以,个体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儿童的主动

眭与被动性该问题的实质是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机能理论和机械理论两派。

机能理论者认为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人由于自身内部的动因促进着自己的发展,因而人的活动是主动的。有机体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着各种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存在于人的内部,并控制和影响着发展,从而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从环境中获得的生活经验不是发展的基本原因,而是影响发展快慢的因素。

机械理论者关注的是环境刺激的输入和行为输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变化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发展完全可以被环境的力量或人为的力量所控制,发展的结果也能直接被观测到。他们认为,儿童是被动的,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环境。

我们既要讲发展,又要强调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一方面,应该看到心理发展的内因,即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应该承认环境和教育这种在促进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原因,即外因。只有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心理才能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在动物界存在着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就叫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指某一特定经验必须在个体发展的特定时间发生,某种反应必须在这特定时间获得,否则发展就会产生持久性的问题,这种反应就很难获得。有些人认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也存在关键期问题,某种技能若不在某阶段进行教育和培养,以后的掌握就存在问题了。关于关键期问题,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应该谨慎。

源自博仁教育:boren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华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7 15:30 , Processed in 0.0873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